用户: 密码: 验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非遗文化>>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施厝扁担术

共有 521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施厝扁担术

发表日期:2019年7月4日   【编辑录入:admin


在泉港区“施厝扁担术”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当地人们喜爱的武艺拳种,是泉州南少林寺武功在民间的遗技。扁担术的前身是泉州少林寺的护寺棍法,传入施厝后,村民以扁担演练棍法,故称“扁担术”。   

扁担术传入施厝有两种说法:说法一,元明时,卜居龙山(施厝)有施、林、余、郑、蔡、麦、官诸性。约明洪武年间施某(名字待考)因田园受人欺凌,赴温陵(泉州)少林寺习武艺,得师父传授正宗拳艺,若干年后,施某觉艺已尽通,心思归俗,但学未期满,私闯少林寺“十八柴人阵”机关,险遭殒命,逃出寺外。后因挑担子在外做生意有受人欺负,便把扁担卸下当棍与人打架,农村人多叫“扁担拳”。说法之二,清朝乾隆年间,泉州南少林寺被毁。有一武僧洪海(一说为冯海)和尚劫后余生,双目失明,浑身烧伤,流落到惠北光德里东林铺(今泉港区施厝村),被施、林、吴三姓乡亲收留救治,三年伤愈。洪海感恩村民,始授南少林护寺秘传武功。施姓得传扁担棍法后,在农村日常生活劳动中衍变为扁担术,现村民中仍有“食三年传一支扁担”的说法。林姓得传耙法,居葵山今外厝村;吴姓得传槌法,居仙境村。故至今泉港一带有“施厝扁担、外厝耙、仙境槌”之说。

清未民初,当地与白旗械斗不息,乡间大兴练武馆增养出一大批扁担拳高手。由于施姓氏在泉州内较少,所以全村16岁以上男丁90%都练扁担拳。此后,随着施厝人外出谋生和拳师的传艺,施厝扁担术方始外传。解放后停了一段,文化大革命时又有几位老者开馆授艺,至今全村会扁担拳的还有百余人。

施厝扁担长六尺,是上好的红桷橧,无斜纹,对练打架时不易断,现村内有“扁担”棍,约百余根。

施厝扁担术套路有:三步母(三斧开天)、七步势、十四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一百零八式。招式势势相承,兼枪带棍,拆练合一,沉稳紧凑,势如破竹。功架结构严密,朴实无华。劲力刚、猛、快、粘,技法灵活多变,临阵讲究阴阳虚实,以快制慢,“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稳扎稳打。其中诸多动作名称仍沿用古少林之武术术语。

施厝扁担术的保护和弘扬,对研究南少林棍法和拳术的传播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1212月,公布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
  • 上一篇:沙格龙舟赛
  • 下一篇:外厝耙术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户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0595-87978003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