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主人
·昵称:admin
·真实姓名:林老师
·单位:泉港区文化馆
·部门:办公室
·生日:--
·性别:
·EMAIL:
·注册时间:2015-7-1
博客日历
本站分类
博客介绍
· blog名称:
· 日志总数:545
· 登陆次数:437
· 建立时间:2015-7-1
博客留言
其他博客
该会员博客共有524篇文章,当前第26/27页,每页20条
admin发表于(2019-08-05 14:12:47) 点击数[7326]
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南海一号”探秘》电视片摄制组在峰尾渔港造船厂拍摄福船下海“拔落令”习俗(刘宗训摄)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位于湄洲湾南隅,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之陆岛。陆域面积 12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2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3 公里,可利用滩涂面积 9000 多亩,历史上是一个集海洋捕捞,…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26:07) 点击数[5533]
在泉港区“外厝耙”拳术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当地人们喜爱的武艺拳种,也是泉州南少林寺武功在民间的遗技。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秋,少林寺因胡惠干事件,第三次被“诏焚”。有一武僧洪海(一说为冯海)和尚劫后余生,双目失明,浑身烧伤,流落到惠北光德里东林铺(今泉港区施厝村),被施、林、吴三姓…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20:10) 点击数[6036]
在泉港区“施厝扁担术”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当地人们喜爱的武艺拳种,是泉州南少林寺武功在民间的遗技。扁担术的前身是泉州少林寺的护寺棍法,传入施厝后,村民以扁担演练棍法,故称“扁担术”。
扁担术传入施厝有两种说法:说法一,元明时,卜居龙山(施厝)有施、林、余、郑…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15:07) 点击数[5366]
“五月五,龙船鼓,满街道”。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俗称“五月节”。它以夏季为特征,以水上活动为场地,以龙的崇拜为象征。而沙格龙舟赛是深受泉港区人民、特别是南埔镇沙格村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始于明永乐年间( 1403-1424 ),至今已有 600 年历史。这是民间雅俗共赏,饶有生活情趣,增强竞争意…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03:40) 点击数[3802]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00:00) 点击数[5782]
“南派”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北方称指花戏。泉州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称南派布袋戏,戏班叫“掌中班 ” 。泉港人则俗称其为“柴头人仔戏”。
泉州掌中木偶戏之发端,民间相传始于明嘉靖年间( 1522 - 1566 )。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清乾隆年间( 1736--1795 )。在清代,泉州府属各县都有不少布袋…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4:52:30) 点击数[4276]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4:50:31) 点击数[6342]
高甲戏又名“ 戈甲戏 ”、“ 九角戏 ” 、“大班”、“土班” ,它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 源于明末清初 闽南 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称为“宋江戏”。
高甲戏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45:02) 点击数[4447]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42:58) 点击数[5823]
泉港 “咸水腔”芗剧,被誉为“盐田里的一朵花”。是因泉港区山腰地处莆仙方言与闽南方言相互交融地带,而形成域内不纯正的闽南语,自成为山腰腔(即咸水腔)。正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陈世雄教授在“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中指出:一来山腰的歌仔戏确有自己特别的腔调;二来山腰大盐场确是足够“…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31:02) 点击数[3963]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29:44) 点击数[3988]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28:03) 点击数[4050]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25:59) 点击数[8601]
南音,又称 “ 南曲 ” 、 “ 南乐 ” 、 “ 南管 ” 、 “ 弦管 ” ,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 “ 活化石 ” 。主要流行于闽南,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音乐包括 “ 指、谱、曲 ” 三类,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 “ 上四管 ” 和 “ 下四管 ” 两种。上四管属丝竹乐队、…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19:34) 点击数[4505]
文管是泉港区界山镇、南埔镇、后龙镇等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受地方方言以及莆仙话的影响形成的泉港地方特色的乐种。从目前发现的文管艺人资料,可以推断文管是从莆田地区的莆仙戏演化而来,传入泉港的时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建国初期。
文管既有纯器乐的演奏,也有以器乐伴奏结合表演的戏…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14:50) 点击数[4006]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12:03) 点击数[4090]
打正鼓是广泛流传于泉港区后龙镇、峰尾镇、南埔镇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组队至少需 6 人,一般为 26 人,分别操钟、鼓、大锣、小锣、大钹等各种乐器。节奏主要为“孔-孔-孔-,起-起-可龙-,千冬 千冬-可龙,孔孔利孔,利利可龙,打打利利打-可龙”,如此不断反复演奏,配予舞蹈表演及队形变化。每年…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03:12) 点击数[3893]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00:54) 点击数[4126]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3:58:58) 点击数[4404]